BB贝博王子辉专栏 饮食文化之法则(一)

日期:2024-05-03 01:41 | 人气:

  BB贝博国有国情,族有族风,食之有道,各国亦然,惟中国饮食之道殊多。自古至今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不少学者、专家发表了许多精辟的关于中国的饮食之道的论述。这里,我不想对中国饮食所包含的具体之道鹦鹉学舌,拟从中华民族大文化的背景上,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根本之道作一些粗浅的探讨。所谓中国饮食文化的根本之道,就是贯穿和渗透于中国饮食活动各个方面必须遵循的最根本、最重要的规律和准则,也可以说是统帅中国饮食制度各种具体规范的根本法则。

  饮食文化之法则,首先体现在吃什么食物的问题上。中华民族所吃的食物十分广泛,品类极其多样,无论是山珍海味、飞禽走兽,还是植物的根、茎、叶、花,甚至包括毒蛇、蝎子等,无不可以入馔。正像笑话所形容的那样:“天上飞的不吃飞机,地上爬的不吃火车,四条腿的不吃桌椅,两条腿的不吃梯子。”如此,又引发出另一个问题,即是不是像有人责难的那样,是“饥不择食”地胡吃、乱吃?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传统的吃,不仅仅追求的是色香味形俱佳的肴馔,而是自始至终在饮食为了健康的总指导思想下,创立和运用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养性学理论,这就是中国传统的膳食平衡理论。用现代语言来说,是在营养上主张合理膳食。也就是说BB贝博,既要满足进食者对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又要使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一种生理上的平衡,即蛋白质、糖类和脂类三者之间的平衡,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之间的平衡,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之间的平衡等等BB贝博。

  膳食平衡理论最初反映在传统的膳食结构之中。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即对膳食结构进行了总结。《黄帝内经·素问》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显然,这段话是从中国医药学的角度来论述怎样通过饮食疗疾治病的。然而,人们也非常清楚,中国是医食同源的,如从饮食文化的角度看,这“养、助、益、充”说,就是指膳食结构,就是传统的养生理论。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气味和而服之”的观点,这是传统营养学的关键。传统营养学认为食物皆含“气”、“味”。其气为阳,味为阴。这里的“合”是指和合,“气味和合”也就是性味平衡。像膳食的“四性”之和,就是指食物的寒、热、温、凉要协调,既不能太热,也不能过寒,否则就要加以调整。只有食物寒温调节得和合,处于均势状态,才能使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气味和而服之”,也就是说所吃的谷、果、畜、菜必须性味和合,方能补精益气,才能利于健康。这是由于谷肉菜果均有“四气”、“五味”,宜和合而食用。如果偏重焦苦之气味,则会增火化;如果偏重咸腐之物,则会增寒化。正像《内经》所说:“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看来食物种类齐全在膳食结构上固然重要,但首先要气味和合平衡,如果气味不合,失去平衡,即使食物种类齐全,也不可能补益于人体的精气。

  还需要强调的是“养、助、益、充”型的膳食结构,同时导致了中国人的正餐食物品种组配格局。那就是必有饭与菜的搭配。饭多为粟、米做成,北方也有将麦面和其他杂粮做的面条、烧饼、馒头统称为饭的;菜多为动物肉蛋和蔬菜做成。然而,传统的饭与菜两者都是有主有次的,饭居主要地位,菜居从属地位。《周礼·天宫》载:“凡会膳食之道,牛宜禾余,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麦,鱼宜苽。”这段话所说什么动物搭配什么谷物,虽有些绝对,可它所指菜肴是为配饭而设的主旨则是正确的。直到清代,王士雄谓:“饭为世界第一补品。”袁枚也认为:“饭者百味之本。”他还进一步发挥说:“富贵人家讲菜不讲饭,逐末忘本,真为可笑。”即使到了现在,我们仍把饭称为“主食”,把菜肴称为“副食”,这与西方国家没有主、副食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现代宴会鸡、鸭、鱼、肉虽多,但若没有主食,我们往往还有似未吃饱的感觉。

  这种膳食组配方案,既是以农为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国情在饮食制度上的科学体现,也符合中华民族饮食审美的时间属性。传统饭菜摆设时,主食、副食要分开,目的是使饭、菜交替入口。吃菜时稍有味觉疲劳BB贝博,再换着吃米饭、花卷、面条之类的主食,用吸附力很强的饭或面将口腔中的菜味加以清除,以恢复口腔对菜味的全新感受。继而再吃饭,又可从饭的淡淡的甘香中领受到饭是另一种味道。所以说饭与菜时间差的交替入口,不仅使两种味道相得益彰,而且唤醒了人类固有的对饮食美的欣赏与追求。这种奇妙的享受,从西餐中恐怕是难以得到深刻体会的。

  “养、助、益、充”说在国内虽有不同认识,也确有其不足之处,但从食物整体结构膳食平衡来讲,它把握住了综合调剂的根本之道。有意思的是,号称讲究营养的美国,近来也对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据1990年5月《参考消息》报道,美国《健康》杂志曾以“世界上最益健康饮食”为题指出:“美国人是可以向中国人学点什么的,特别是饮食。最近完成的一项历时六年的研究(指美国康尔大学营养生化学教授柯林·康培尔等人80年代对中国饮食所作的调查)表明,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人的饮食最益于健康。”这里所谓“中国人的饮食”即是指中国食物结构的整体平衡。

  传统的膳食平衡理论还反映在具体菜肴的相互搭配上。中国菜不像西菜,肉是肉、鱼是鱼、鸡是鸡那样单调,即便是炸牛排旁放两块炸土豆,一小撮煮青豆,也是彼此无关系。相反,中国菜讲究配伍,即主料和辅料的搭配。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凡一物烹成,必有辅佐,要使淡者配淡,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才有和合之秒。”在烹饪实践中,主料多以鲜味浓厚的肉类为主,辅料多以清淡的蔬菜为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荤素相配。说到荤素相配,林语堂先生在几十年前就说:“整个中国烹调艺术是要依靠配合的艺术的。”他还说:“西人不知道肉与菜同烧,使肉里有菜味,菜里有肉味。”日本石毛直道先生也说:“日本有名的菜大都佐以适量的蔬菜用鱼制作的,中国烹调则不偏重于肉、鱼、蔬菜任何一方,而是三种原料搭配使用。”可以设想把“葱扒海参”与“扒海参”旁放几段生葱同吃,人们选择的肯定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再说,肉类含蛋白质、脂肪较多,蔬菜含维生素较多,两者相互补充,不但营养比较全面,而且能增味之香美。就以“洋葱猪排”而论,猪排本身含有醇、脂、酚等物质,加热后能发出诱人食欲的香味,而洋葱含有丰富的芳香物质,两者相配,交互见功,滋味比单纯的“红烧猪排”香美多了。

  另外,中国还有把主食与副食合在一起的食物来平衡膳食。如中国传统的“包子”、“饺子”、“锅贴”等,即是将主食与副食合二为一的形式,是一种颇有中国特色的平衡膳食。类似食物还有很多,只要选料合理和配合科学,就能保证膳食的热能和营养素的供给量,并在营养素之间建立生理上的平衡。

  王子辉,西安蓝田人。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早年教书和做宣教工作。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事饮食文化研究和教学,先后任原商业部西安烹饪技术培训站站长、西安烹饪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和西安旅游烹饪学院院长、教授,陕菜网顾问。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已出版《中华饮食文化论》《周易与饮食文化》《隋唐五代烹饪史纲》《中华饮食文库·中国菜肴大典》《曲江宴与曲江春》《仿唐菜点》《素食养生谈》《五味斋杂谈》《吃喝恋》《品味谈吃》《陕菜纵横谭》《三秦饮食文化刍议》等多部著作。

  陕菜网”微信平台由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刘陆训、刘瑞、金凌律师团队提供法律服务,如有侵权行为,必将追究责任。转载请联系“陕菜网”公众平台。

  大荔 蒲城 富平 华阴 白水 潼关 澄城 合阳 韩城 华县 临渭 三原 乾县 礼泉 泾阳 兴平 长武 旬邑 淳化 彬县 永寿 武功 秦都 渭城 汉苑 周至 户县 专场 蓝田 官府菜 高陵 临潼 阎良 长安 岐山 凤翔 眉县 金台 扶风 麟游 陇县 太白 凤县 陈仓 渭滨 千阳 杨凌 耀州 王益 印台 宜君2015 研讨会 汉阴 岚皋 汉滨 留坝 略阳 养生宜君 城固 白水味道养生印台陕菜在北京 白水研讨会陕菜品牌高峰论坛 第七届陕菜研讨会 定边

  手擀面蒸饺菠菜面 郭老三面庄 BiangBiang面 小田园食府 澄城水盆 八福长安饺子 大秦面庄 明辉楼 老陈家烩菜 大海子 西泰厚 老城味道 九大碗 福润德 细柳臊子十三花 建行大厦 老秦味道 关中小厨坊 九煲一锅 遇见长安 开锅羊肉 一碗面海荣锅贴森鹿寻味记涮吧 禧田园天下第一面星月楼紫竹煎饼屋 元宝席面德泰楼陕菜馆 原点肉夹馍砂罐豆腐丨胖嫂威海海鲜 长安大牌档 长安真味丨天顺楼 春发芽香酥鸡 聂家牛羊肉泡馍 大秦山庄德泰楼宴会厅 雷记澄城水盆羊肉贡院门大碗面伟强饭庄永寿大酒店香正食府秦源早晚羊肉一家春酒楼 香再来饭庄 老郭家炉齿面 金地食府 锦翔炝锅鱼 中国守艺人 粥八戒养生粥铺 万牧驴肉村 欣钛如意餐饮 天下香民俗风味体验馆 肖家餐饮 到家尝饭庄 草滩公社大食堂梅花弄堂餐饮咸阳乡风印象华阳假日酒店利味记牛肉水饺专家长虹饭店草堂印象大唐户县第二热电厂宾馆 海荣客栈 嘉苑陕菜 红升好粥道 一品饺子馆 老碗餐饮 仓颉饭店 陕菜养生体验馆 人民路羊肉馆 福茂源 诚悦轩葫芦头 三顾香牛羊肉泡馍 澄城水盆羊肉会斌总店 户县饭店 楼强假日酒店 中良休闲农庄 伊水源 彭衙刺角面 苹果人家65号 九合居私房菜 秦福楼 秦楚味道 三桥饭庄 聚源春鱼庄 春来大酒店 老百姓食堂 秦林宾馆 锦德轩私房菜 张刚生汆丸子东江情餐饮

  如画陕菜 陕菜春秋 陕菜人物 白剑波专栏 高岩专栏 何金铭专栏 朱立挺专栏 徐长安专栏 王子辉专栏 典藏陕菜 陕菜向东 陕菜培训陕菜情缘

旋转小火锅定制流程

免费咨询

提供图纸

免费设计

免费报价

无忧安装

终身维护